貴州茶發展四大模式,富民產業勢不可擋
?
?
那么,問題來了!
孫志剛書記所說的
四種利益聯結模式究竟有哪些?
這四種利益聯結模式又是如何帶動全省茶產業發展的呢?
趕快和小編一塊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吧~
?
?
?
?
據統計,全省4149家茶葉企業中,企業與合作社及農戶、合作社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有2800家,占總數的70%;企業與合作社聯營的茶園面積154萬畝,農戶加入合作社的茶園面積210.7萬畝。
在我省農業產業中,茶產業相對來說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一個產業,茶葉是最早按照市場機制組織企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的產品,各地探索和總結出了不同的運行模式,通過社會化、市場化運行,這些模式以服務為手段,利益為紐帶,為“帶動一個基地,托起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茶農”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我省茶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推動了全省茶產業由規?;D向商品化、專業化、標準化、社會化的軌道,初步搭建了我省茶產業分工分業的雛形。通過認真比較分析,我省茶產業在多年來的發展中,與農戶形成的利益聯結機制主要有四種模式:輻射帶動型、吸納就業型、入股分紅型、合作發展型。
茶葉企業除管護自有茶園外,還帶動周邊合作社及農戶發展茶產業,合作社及農戶按照企業要求,通過按標生產,茶青由企業統一按高于市場價收購加工銷售,企業與合作社及農戶互贏互惠,建成較為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
一些很“機智”的茶企,
就大力推廣了輻射帶動型發展模式,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
?
貴茶公司:建立產業聯盟,實現分工分業帶脫貧。貴茶公司以“綠寶石”為品牌引領。貴茶公司與61家加工企業簽訂原料購銷合同,加工企業按照購銷合同,與茶農簽訂原料供應,有效解決了種茶的種茶、加工的加工,銷售的銷售,保證了各方利益,使得原料有了源頭,產量有了保障,品質有了標準。
湄潭縣蘭馨茶莊園眾籌天下謀產業振興。蘭馨莊園在運營上以“眾籌天下”為核心內容,全力打造眾籌平臺,用“互聯網+”和“茶園+”的思維,推動城市精英與生態茶園有效連接,旨在集聚美麗茶園,為天下名士提供專屬茶園,同時開展第三方管理和綜合配套服務,推動以茶為主,創建鄉村發展新模式。
黎平侗鄉福:與茶農形成利益聯盟體助脫貧。企業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公司旗下有8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和5個茶場,出資農民有537人,成員共出資354萬元,通過股份合作制的利益聯結方式,與茶農的利益聯結緊密。農戶(貧困戶)依托省級龍頭企業雄厚的加工、銷售實力,夯實茶園基地建設,以股份合作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分工明確又互相監督。企業減少了基地投入,農戶也不需要擔心加工能力的欠缺和銷售的壓力,既避免了生產資料的浪費,又讓雙方在各自業務領域有更好的發展。產業規模的擴大伴隨著更多的就業崗位及更大的基地需求,更多人實現就業,很多貧困戶通過土地、技術、資金等入股成為股東,收入持續增加,從而實現脫貧。 ? ? ?
普安富洪茶葉:茶農富企業強。公司從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帶動農戶發展茶產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現已輻射帶動普安縣江西坡、白沙4個鄉鎮1000多戶農戶和40多家合作社建設茶園2萬余畝,其中貧困戶117戶。富洪公司在發展茶產業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公司除管理自有茶園外,積極加強對農戶和合作社的技術指導培訓,通過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施肥、統一收購,提高農戶生產經營能力,為讓利于民,公司每年在收購茶青時均比市場價高2角錢,今年貧困戶僅銷售茶青人均收入就達4000元,高的突破1萬元,茶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戶穩定的收入來源。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茶農增收為目的是我省茶葉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建立的一種長期的、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模式,主要體現在外來企業帶資金、帶市場、帶技術來當地投資建設茶園,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建好茶園后,企業除管護一部分茶園外,又將大部分茶園流轉給當地茶農管護,還將部分合作社及農戶的茶園流轉,每畝每年流轉金300-600元,雇傭農戶到企業務工,每天60-100元,農戶可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和務工收入。這種方式既處理好了投資者與當地農戶較為和諧的關系,加快了企業發展壯大步伐,也保障了農戶在土地收益上的持續增長。
?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吸納就業型的發展模式加快了企業發展壯大步伐,
保障了農戶在土地收益上的持續增長。
有很多企業已經做出了表率!
▼?▼?▼
紫云映宏公司助茶農增收致富。為提高村支兩委帶動群眾致富的能力,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壩羊鎮政府采取“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全鎮7個村分別組建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茶葉專業合作社。在管理上明確責任,搞好利益分配。由村委會牽頭合作社與企業合作,合作社組織農戶管理茶園及采茶,公司負責收購茶青生產銷售。?2012年至今,映宏公司通過發展茶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戶通過參與項目實施管理,土地流轉和就業、務工獲得收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4年來,公司共發放勞動工資1110多萬元。目前已覆蓋項目區農戶710戶,2485人,其中貧困戶570戶,2088人,現已脫貧356戶,平均每戶每人年收入2萬多元。
都勻勻山茶葉公司:以深加工模式帶動農戶致富。為擴大生產,公司在都勻市毛尖鎮江邊村啟動了綜合生態茶園建設項目,規劃建設高標準機采茶園建設1700畝、年產都勻毛尖茶100噸、都勻毛尖茶酒50噸、礦泉水3000噸、牛肉及羊肉80噸,實現夏秋茶的高效利用、茶葉的深加工、配套產業的發展以及生態循環種植示范工程。通過與當地政府合作,將安排8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固定的采茶工人,每人每天采茶1斤,全年采茶共計120天,茶青價格按照平均價格60元/斤收購,每人每年可以獲得純收入7200元,實現幫助8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并為茶葉加工項目提供10%的茶青需求量(48000公斤)。
? ? ? ? ?松桃億豐頂萃茶業公司三種聯接方式保障茶農利益。?在產業扶貧助推脫貧攻堅行動中,公司與村集體、合作社、茶農構建了密不可分的利益連接關系,通過租賃返聘、協議收購、吸納就業等方式,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的一致稱贊。主要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組織模式:租賃返聘帶動貧困戶,協議收購帶動貧困戶,吸納就業帶動貧困戶。
?普安宏鑫茶業公司精準扶貧惠農戶。為了有效推進茶產業助農增收工作,確保相關精準扶貧措施的落實,普安宏鑫茶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采取措施,增強茶園規模效益,一是通過租賃、流轉等形式對基礎好的茶園進行托管,實施農戶茶園專業化種植和養護;二是成立綠色防控和機械服務專業性合作社,為農民提供專業化病蟲害綠色防治和機械規?;烧?,解決自營農戶技術問題,提高了農戶的經營能力;三是建設質量檢測和追溯平臺,為茶農的產品免費進行檢測服務,加強茶葉質量進行有效管控,保障茶農利益。建設冷鏈倉儲物流,為茶農的產品及周邊企業提供冷鏈倉儲服務,降低了茶農產品的儲存和運輸成本;四是農戶收入穩定增長。貧困戶將土地或茶園流轉給公司,公司以每年200-800元/畝支付給貧困戶,讓貧困戶有穩定的收益;公司有針對性地招聘為產業工人,確保貧困戶能有合適的崗位上崗,增加收入。
入股分紅型
合作社或農戶將茶園、資金等入股到企業,參與企業經營,除按保底分紅500到1000元外,產生收益后還可分享入股企業帶來的紅利。
?
眾人拾柴火焰高
入股分紅型的發展模式
很好解決了茶農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實現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原來,這些茶企都在大力推廣入股分紅型發展模式。
?
▼?▼?▼
鎮寧縣金瀑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合作經營模式,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鎮寧縣金瀑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雙龍山街道辦簽訂脫貧合作協議,雙龍山街道辦統籌整合涉農資金300萬元,作為150戶貧困戶556人的股份,以入股分紅的方式注入到企業,第一年分紅為入股資金的6%,每年遞增1個百分點,第3年歸還300萬元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到雙龍山街道。幫助農戶就地就業65人,其中:解決2名殘疾人員就業,2016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和龍灘村貧困戶中解決20人就業。
丹寨縣安信茶業有限公司建立項目入股固定分紅新模式。丹寨縣排調鎮在發展茶產業中,引進浙江客商到排調鎮成立安信茶葉有限公司發展茶葉生產,以“企業+村兩委+貧困戶+基地”模式創新合作形式。由貧困村、貧困戶申請國家扶貧專項資金注入企業固定分紅,保證企業運轉有資金;村兩委有村集體經濟收入;貧困戶有三金收入(土地入股固定分紅金、項目入股固定分紅金和勞務收入),貧困戶零投入參與入股安信茶業有限公司,變身“股東”促脫貧,讓企業發展壯大“如虎添翼”,探索了農村產業扶貧有效模式。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缺乏技術、管理經驗不足、市場意識不強等問題。
金沙貢茶公司推行流轉返租保障三方利益。金沙縣貴州金沙貢茶茶業有限公司現有茶葉基地近萬畝,主要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組織模式,將基地反包倒租給合作社或農戶(貧困戶)進行管理,每年公司按照350元/畝的標準支付給合作社或農戶(貧困戶),合作社承包相應的茶園后組織農戶(貧困戶)進行常規茶園管理,農戶(貧困戶)從中獲得勞務費,采摘茶青時還可獲得務工費。公司采購茶青后生產名優茶、大眾茶,茶葉主要通過浙茶集團銷往江浙一帶,大眾茶銷往非洲等地。
圍繞茶產業發展和農戶需求,茶農組建茶葉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增強產業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對接市場,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實現茶農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
?
合作發展型的發展模式
增強了農戶與流通企業談判的話語權,
各方利益得以均衡和保障。
原來,做到互利共贏,并不會那么困難。
很多的茶企都在一同努力著.......
▼?▼?▼
石阡縣大屯村建好機制合作共贏助脫貧。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積極把茶產業打造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該村建立大屯村兆豐茶葉合作社,獨具特色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茶產業成為真正帶動農戶的“致富產業”。大屯村茶葉合作社這種分配模式,一方面激勵老百姓主動積極管護好茶園,另一方面讓合作社的茶青質量隨著管護水平提升而不斷得到提高,最終提高了茶產品的整體市場競爭力,取得了多方獲益的效果。
盤州市民主沁心生態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社員和農戶變成股東或工人,撂荒的土地資源變成資產,閑散的資金變成股金,每年12月31日前按時分到紅利,平時愿意到合作社工作的人員每天可獲得60元的工錢,采茶時節,每天100元工資。目前,合作社累計解決就業務工8萬余人次,發放工資400余萬元,帶動60余戶年增收10000元以上,80余戶年增收5000元以上。2016年僅民主鎮就有19家茶葉合作社建成,連片種植2.9萬余畝生態茶園,為盤州市民主鎮“打造烏蒙茶海,建設生態民主”奠定了良好基礎。
?
?
![]() |
![]() |
![]() |
![]() |
![]() |
![]() |
![]() |
![]() |
想買 | 超酷 | 鼓掌 | 想喝 | 搞笑 | 鄙視 | 犯困 | 路過 |
- 上一篇:苦丁茶介紹
- 下一篇: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